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清王朝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一直比较薄弱,而晚清时期的财政状况更是令人堪忧,这直接限制了政府调控国家与社会资源的能力,减缓了中国的军事近代化,加速了其主权的丧失,阻碍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在社会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政府的财政实力是其主动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的现实基础,而晚清政府缺乏这种雄厚的物质条件,从而也成为其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2.
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进行的,两位革命导师帮助它们制定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基本原则纲领,领导它们进行了反对党内极左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斗争,同时指导他们建立了党内民主制。  相似文献   
83.
试析穆斯林兄弟会与哈马斯的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斯林兄弟会在政治、社会和宗教事务上对巴勒斯坦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哈马斯的成立与兄弟会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政治伊斯兰运动经由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兄弟会组织而逐步渗透到中东其他国家内部,但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的执政,并不代表政治伊斯兰势力在q-东取得新的发展,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4.
李寒梅 《外交评论》2013,30(1):91-10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日本兴起的新民族主义潮流,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形态的民族主义。其主要成因在于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以及日本向后现代、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其基本诉求是重建日本人的民族国家认同,以恢复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重新焕发日本民族的活力。其主要方式是重新回到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价值中,以建设"强日本"为目标,挖掘民族历史中曾经有过的"辉煌"和传统文化价值中的日本特性,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强日本"的国家目标寻找理论根据。其主要特征包括:天皇作为凝聚国民的核心或者民族认同核心的作用明显下降;在国家认同和国民统合的建构方式上,国家的作用重新凸显;对美国的依附和内向性,超越左翼与右翼。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蕴含着危险性的一面,极有可能成为国内政治寻求出路的工具。  相似文献   
85.
论1953年修正税制问题的由来及其历史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3年的修正税制问题是建国初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毛泽东对新税制的三次批评中主要涉及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新中国的党政关系走向,一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过渡问题.通过对新税制的多次批评,中国共产党基本上放弃了建国前后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理论设想,在党政关系模式和社会发展道路上加快了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靠拢.  相似文献   
86.
巫统一党独大是马来西亚长期以来政党政治的一大特点 ,但是 1999年末马来西亚第 10次大选却表明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必将对马来西亚的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变化入手 ,分析变化的成因 ,并对今后一个时期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和政局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东亚成为了世界政治中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日本与其邻国之间的领土问题是导致东亚区域不稳定的核心因素,愈演愈烈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使两国处在军事冲突的边缘。当日本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时,日本民众是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支持政府发动军事冲突?为此,作者在日本进行了以民众为对象的调查实验。对调查实验结果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如果目标国是美国的盟国、日本对目标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较高,那么日本民众倾向于反对政府向该国发动军事冲突,而目标国在二战期间是否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这一因素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日本的年轻民众表现出了更强的和平倾向。这些结论为中国的对日外交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对于中日钓鱼岛问题等领土争端,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中国外交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重新思考和构建中国的国际安全战略。在经贸领域,可以继续加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以增加日本的退出成本,并灵活运用经济手段以增加日本国内的舆论压力。此外,有必要开展针对日本年轻一代的公共外交,由此促进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8.
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应予以历史地理解.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明显区别于斯大林模式的中国模式的实际,才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模式的最权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持续动荡,以地区金融安全合作为导向的金融区域主义逐步兴起,且成为一种显著的地缘政治经济现象。金融区域主义对地缘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金融安全,地区金融主义有助于构筑地区金融安全网络,推动地缘经济整合;二是地缘政治安全,地区金融主义会扩大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增加地区排斥外围国家干涉本地事务的能力。金融区域主义产生的这些地缘安全影响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东盟作为地区性的经济共同体,会极力反对东亚大国利用金融区域主义将东盟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下,威胁东盟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其次,作为最大出资方,中日对地区货币金融领导权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且形成了持续的冲突性关系,从而削弱了东亚金融安全合作的政治前景。最后,东亚作为美元回流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如果将美国排斥在外,无疑会增加东亚地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因而,东亚金融区域主义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稳定地区货币金融秩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有可能制造地缘政治安全问题的一面。  相似文献   
90.
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以政治新思维为基础, 从“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出发, 为给苏联 的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致力于核裁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美在对待“战略防御计划”的态 度上存在分歧,因为苏美双方都把对方看成自己的威胁。核裁军思想及其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美国 的作用。戈尔巴乔夫对美国军国主义化的揭露,也有利于人们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但由于苏美意识形态的 对立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核裁军战略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